艺静正在阅读孝经。在开宗明义章第一中,孔子坐着,曾子在旁侍奉,孔子问道:先王有至德要道,能够使天下人和谐相处,上下之间没有不满和怨怼,你知道这些道理吗?曾子害怕被孔子责备,不敢承认自己无知,便回避了这个问题,孔子说:孝道是一切德行的根本,也是教育的起源。让我一个人静静思考吧,孔子接着说:身体发肤,都是父母所给予的,我们应该珍惜并好好保护。
1、孔子的孝道思想
说到赡养父母,《论语》第二章中有这样一段对话:子游问孝。子曰:“今之孝者,是谓能养,至于犬马,皆能有养,不敬,何以别乎?”子游问什么是孝。孔子说:“当今所谓的孝之人,都标榜自己能赡养,可是养个宠物,马匹,也算是能养,如果不敬,和养宠物有何区别呢?”孔子认为能不能赡养父母,与孝无关,关键在于“敬”。怎么才算是敬呢,它是不是在话语上的谦恭,在行为上的和顺呢?
电影《真实的谎言》中,当施瓦辛格驾驶战斗机救出女儿的时候,原本在女儿眼里庸庸碌碌的电脑推销员一下字变的高大起来,从他女儿眼中流露出来的类似于崇拜的神情就是敬。敬是发自内心的感情,不仅仅是表面上演给别人看的。所以,敬在这里是双方面的:如果一个长辈,老师不值得人尊敬,一个晚辈,学生不懂得尊敬他人,那何以谈孝呢。可见,敬才是关键所在,只有在长幼双方之间存在这种发自内心的佩服与信赖,才能保证传递的通畅,维持人与人之间道的传递才是孝的本质。
2、孔子的孝道是什么?
《论语》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学派的瑰宝,集儒学精神之大成。其中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,体现了孔子对于政治、伦理、教育等一些方面的思想和原则,主要与对话文体呈现,文风平实内涵深刻。它是由孔子的弟子整理而出的,寓意深远,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,也是研究儒学的一部重要典籍。由于《论语》一书当中包含的思想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广,而孝道是一种以血缘亲情作为纽带的一种敬老的传统美德,是我们中华文化当中重要的组成,承袭孝道对于后进样中华精神有重要的价值。
故本文将着重对于孔子在《论语》当中对于孝的理解以及对于如今的影响做浅要论述。《论语》当中的孝道在《论语》当中对于孝道的阐述有很多,比如发在为政篇当中就有“子游问孝”等,学而篇当中也有,《论语》当中对孝道的阐述有很多,但是大都是以孔子和弟子问答的形式来呈现的,比较零散并没有对于孝道做出明确的定义,但是从他们的对话当中可以体现出孔子对于孝道的理解。